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47节(2 / 3)

叽叽喳喳的跟祖父祖母说起书院的新鲜事来:“原本是明天才能回来的,院长不肯放人,让我们先交完了功课再说,可是书院临时出事了,来了好多官兵,把书院都围住了,所以我们就提前回来了。”

王老夫人怔住,有些茫然的去看王太傅。

好端端的,怎么会去围住河东书院呢?

她问王太傅:“这是怎么个缘故?河东书院,那可是除了国子监之外的领头羊啊!”

这事儿王太傅自己还真的不知道,他最近虽然致仕的折子被驳回了,可却着实在家里休息了一阵子,告病在家休养生息,因此外头的消息,如果不是心腹报给他知道,他知道的就会慢上那么许多。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摇了摇头,也是一脸的疑惑。

倒是王荣都不必他们说,先自己兴奋的说:“我听说,我们院长是个假的!他不是我们的院长啦!”

什么话?

王太傅皱起眉头来,呵斥自己孙子:“说话没头没尾的,你可知道你院长到底是什么身份?竟然也敢在这里胡乱传这些没头没尾的谣言?!”

河东书院现任的书院院长是翰林院的孔翰林,是孔家人。

孔家……

那可才是真正传承了几百年的大家族,不管什么朝代,反正是没有任何朝代敢亏待了孔家的。

哪怕是嘉平帝,也要对孔家的人礼让三分。

河东书院的地位会如此的崇高,归根结底大多数功劳要归功于这位孔院长,连范大儒也不能比较的。

这样一个天下读书人都尊崇的人,如果不是有什么天大的事,谁敢跟河东书院过不去?

王荣挠了挠头,他其实也是听别人说起来的,就实话实说的说:“书院里反正都这么说,说是孔院长的母亲并不是孔三夫人……”

注意

王太傅的眉毛就是剧烈的一跳,连他自己都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声音了,看着孙子,很是严厉的看了半响,直到王荣都觉得不对不吭声了,他才缓缓的道:“罢了,你才刚回来,先回去休息吧,去见过你娘,你娘那里还有事要跟你说,只是你也大了,不要听风就是雨,有什么事,都在脑子里先想一想,家里如今就靠着你们小辈有出息,往后才能护住族人了,你知道吗?”

王荣脆生生的应了一声知道,他向来都是很听祖父的话的。

王太傅就摆摆手叫他下去了。

夫妻俩等到屋子里安静下来,对视了一眼,一时都没有开口,好一会儿,王老夫人才嘶哑着声音道:“这事儿按道理来说,倒是不关我们的事……”

意思是,他们也不必伸手去管,省的到时候徒增麻烦。

王太傅也是一样的想法,他既和孔家没什么交情,也不知道孔家到底是犯了什么忌讳,实在没有必要蹚浑水。

他嗯了一声,很快便道:“是这个道理,让家里人都别多事,也别去胡乱打听些有的没的,事不关己,现在咱们家自己就是泥菩萨过河,管不了旁人的事,安分就是最好的。”

话是这么说,但是王太傅还是寻了个空,去了解了一下这件事究竟是怎么回事。

不过没等王太傅震惊太久,满京城也都知道这件事了。

原因无他,原来现在这位孔院长----竟然被人指出不是孔家的血脉。

这可是真真正正的大事了,连秋围都没人关注了。

这件事闹的声势浩大的原因还在于,孔院长的母亲,也就是现在的孔三夫人被指偷偷以自己的亲生女儿掉包了人家的儿子,抱在自己膝下抚养长大,而被掉包的人家找上门来,却在见过孔院长以后失去了踪迹,家里人只在河边发现了这对夫妻的一个包裹。

这下事情才真是闹大了。

被掉包的那户人家姓杜,不过是普通的小官,在德州任个推官,这么多年,他还是跟上峰告假上京城的,谁知道却一直没有任何消息,这好歹是个官,失踪了也不能当做没发生过,他就如实上报了失踪。

也给杜家的人去了信。

谁知道杜家的人很快就回来了,一来就爆出了惊天猛料,他们说杜氏夫妇早就已经留下了书信,若是回不来的话,一定是被人谋害了。

这事儿闹的理不清,德州的官员不敢接,杜家就一路告上了京城。

本来按理来说以杜家的地位,到了京城也是四处碰壁的料,毕竟京城大人物多了去了,随便那个茶棚倒了,都可能砸死一片四品官。

但是杜家的人也聪明,加上来的正是时候,他们到了京城一阵子,就赶上了胡家翻案的大案子,所以抓住了机会,在街上拦住了李尚书的轿子。

李大人也不想管这事儿啊!

事涉孔家,那是什么地方?!他是只想当个聋子。

但是奈何杜家的人也狡猾,他们当着整条街的百姓喊冤,甚至还有个老妇人要一头撞死在街边的柱子上表示冤枉。

他还能怎么办?

只能接了状子。

为了这事儿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